【解構恒指】//筆者建議的24股是相對穩陣的股票,有實質盈利支持,當中並沒有包括市盈率極高的科技股和醫藥股。雖然如此,這24股由2019年12月底截至今年1月8日的整體表現絕不失禮,當中有10隻創出歷史新高。若按照入市價分20注購入,連同股息共賺約22.8%,跑贏恒指21.7%(2019年12底至今年1月8日下跌1.1%)。10注以內地及全球業務為主的股票平均上升48.4%,但被另外10注以香港業務為主的股票(平均下跌2.8%)拖低回報。若到價便入一注,24股共有22股到價,賺約17.6%。即使以2019年12月底和2020年1月8日的股價作比較,仍可賺10.4%,依然跑贏同期恒指一大截。
2020年恒指下跌3.4%,所有追蹤恒指的指數基金,包括盈富基金(02800)都損手。恒指公司實應檢討何以選取的成分股整體表現如此差勁。去年9月開始,恒指公司納入更多中概股和科技股成為恒指成分股,現正諮詢市場如何優化恒指,建議包括將成分股數目由現時52隻增加至65至80隻,劃一權重上限至8%,取消上市時間要求等,明顯又是為個別中概股和科技股度身訂造,協助早已低位入市的人散貨。恒指公司的建議長遠而言未必有助推升恒指,只會製造短期炒賣機會,帶來另一股市危機。
正如1992年納入紅籌股和2006年納入大型國企股,曾一度令恒指急升,但之後都令恒指重挫,小股民損失慘重,亦令恒指過去20多年平均每年升幅不到3%。//
#恒指30000點 #優化變炒賣 #小心股市危機 #恒指 #投資理財 #imoney #經濟日報 #專欄 #利財筆記